【剧好看】余韵悠长!济南站《天工开物》舞出“顶级”中式美学
鲁网8月1日讯(记者 焦腾) 物自天生,工开于人。前段时间,舞剧《天工开物》在保利山东省会大剧院开启“首跳”,该剧对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进行艺术化呈现的同时掀起了一股“舞剧热”。济南站演出当晚,记者在剧场看到座无虚席,观众掌声随舞者翩然舞姿而起,现场氛围十分热烈,让游客回味悠长。
《天工开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达尔文等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亦被视作“中国的狄德罗”。随着该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海,这也是中国人向世界、向人类系统开源我国科学技术。舞剧《天工开物》的演出则是从历史、舞蹈、科技等多个角度融合出发,向大众再现这本“奇书”背后的故事,也由此引来当代年轻人对作者宋应星及该书的深入认识。据悉,该剧由陆川导演首部跨界舞剧,自2024年7月巡演开启,综合上座率超97%,成为2024-2025年度最具“现象级”意义的文化事件之一。
从剧情内容来看,该剧展现了宋应星从赶考到著书的系列过程,在此之中,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看到了青年宋应星的人生追求,也看到了他在人生发展道路中的“求不得”,科举坎坷、著书成就共同糅合出了一个真实可感的“宋应星”。
人物、环境、情感的一系列塑造离不开“舞”。“全员会飞”网络平台观众对于该剧最鲜明的评价之一。的确,剧中演员们的舞蹈刚柔并济,超强的身体控制力仿佛在诉说人物隐忍又克制的情感,飘逸流畅的舞姿又仿佛让人共鸣他心底流动着的快乐。
此外,该剧的群舞画面也不得不提。无论是聚焦农耕的“乃粒”,还是展现丝织之美的“乃服”等,每一项技艺都是古人的生活经历,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共同书写成就了中国古代科学。演员们整齐的舞蹈动作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看到古人对于农业、手工业的深耕,真切看到中国科学发展的印记。
该剧导演陆川通过舞台之美、服章之美、音乐之美、影像之美、装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定义“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以舞美为例,科考部分的舞台上,大大高高的门仿佛是宋应星推不动、敲不开的科举大门,台阶道具装置加深了古代为官的阶级感,一座又一座的“大山”让人感受到一重重无可言说的压力;再如末尾大船登场,舞台上各行各业的百姓汇集于此宋应星站在船头远望,他们共同的托举让这座象征着中国古代科学大船行稳致远。
《天工开物》如一把叩击文明基因的密钥,让沉睡在古籍中的先人智慧在当代青年心中迸发炽热回响。这种文化的艺术呈现必将在年轻人心中种上文化艺术的种子,进而担负起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将成为当下国民的精神芯片,闪耀新的光芒。
- 暂停中高风险地区跨省团队游,山东省文旅厅联动管理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 2021第五届中酒展将延期举办
- 济南跑马岭野奢营地将于近日正式营业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众疫情防控温馨提示
- 山东文旅厅下发通知:禁止组团赴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 快行动,严排查!魏家庄街道防疫工作再发力
- ODD陈思键2021全国巡演济南站顺利结束
-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济南联通风雨兼程驰援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