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昌邑砖雕

2019-05-09 08:3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艺术,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主要用于装饰寺塔、照壁、门、窗、墙和屋顶等建筑物的构件。清朝咸丰年间,昌邑肖家营村的姜其坤在天津探亲期间结识了一位当地砖雕大师,当即拜师学艺,回到家乡后带领家族人干起了建筑砖雕。清朝光绪末年,昌邑砖雕第二代传承人姜其风将砖雕技艺趋向繁缛细巧,具有绘画的艺术趣味,将昌邑砖雕达到了最鼎盛时期。2016年,昌邑砖雕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昌邑砖雕成品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是因为它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砖雕从原料的选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经过30多个环节。首先是要烧制出青砖。从原料的选取到出窑,要经过选土(选用当地稳定性好的黑粘土,然后碾压过筛)、制泥(搅拌5遍)、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窖九道工序,烧制砖的窖体积非常小,据说是为了“好看火、易操作、出好货”。烧砖时一般不用“大火”,初点窖用的是“小火”,行话称其为“热窖”。热窖一天后才转为“中火”,一般烧一窖砖的时间是三天三夜。通常在烧完后会用“柳罐”将池水汲上窖顶,泼于覆盖在砖块顶部的土层上,让水经过土层渗透过滤,将全窖中的砖块淋透为度。色彩以青灰色为最好,砖太脆硬不易雕刻,太灰白则不经久耐用。“成砖”上水后,打开“窖门”与“窖顶”散热冷却两天两夜后出窖。成砖出窖时,须对焦砖、裂砖、变形砖进行严格剔除。一窖成砖中,大抵可筛选八成左右的雕砖成品,手弹砖声音清脆为好砖,然后根据图案需要进行方砖。

  昌邑砖雕制作程序是先用砖蘸水磨平,接着进行“打稿”。“打稿”包括画稿与落稿两道工序,落稿是将画稿复印在砖面上,即在画纸上用缝衣针顺着线条穿孔后(约一毫米一个针孔)平铺于砖面,用装着黑色画粉的“粉包”顺着针孔轻轻拍压画稿。在雕刻时先将砖块切割成所需尺寸,再把雕面和四周磨成平面然后进行“打坯”与“出细”。打坯就是用刀、凿在砖上刻划出画面构图,景物轮廓、层次,确定景物具体部位,区分前、中、远三层景致,这道工序需要有经验的大师傅来完成,非常讲究“刀路”、“刀法”的技巧。

  砖雕的手法多种多样,正刻、反刻、深刻、浅刻、露底调、透雕等等。一旦刻制失败,马上用大豆面调上砖粉补救。这中间一是要“打窟窿”,即用錾子将图案以外的空隙部分剔空到需要的深度,并将底部剖平,以显示出图案的大抵形状;二是要“镳”,即对图案的深浅层次、遮挡关系进行大略表现。最后的修饰是对细部进行进一步加工,对粗糙不光洁的地方,用糙石磨光;砖面遗留的沙眼,用砖灰调适量猪血填补。雕刻完成后用糯米汤清洗、浸泡,糯米汤增加砖的强度再不吃水。

责任编辑:褚福星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