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非遗面塑捏出传统与时代的“新融合”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全市涌现出一批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积极服务“三农”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乡土艺术人才。近日,在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的第四届乡土艺术人才名单中,莒南面塑艺人宫文楼榜上有名。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莒南的面塑技艺传承也是追溯久远,宫文楼便一直行走在弘扬传承面塑技艺的道路上。打小,宫文楼就是筵宾镇齐家庄子村有名的“巧人”,捏起面来有模有样,经过时间的打磨和沉淀,如今的他,技艺醇熟精湛,一块面团,经他之手几经捏、搓、揉、掀,各色动物、人物的形象便跃然跳脱,让人目不转睛、爱不释手。看他捏面人,有一种感觉,那便是“灵秀”。
猪年春年前夕,天际飘雪,走进宫文楼家的洁净小院,塑膜扣起的暖房里整齐排放着各色各式的面塑作品,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带有各色花纹的鹦哥小鸟……每一个作品都是那么的精致细腻。这里不仅有面塑,还有糖画,更让人惊奇的是用糖捏制的立体玫瑰和鸣蝉,让人忍不住地想去捏一捏、尝一尝。
“快来屋子里坐,我刚从青岛的展览会上赶回来,这一年到头都在外边转,有时候过年去庙会,能在家过年的次数用手指头都能掰的出来。”宫文楼一边招呼着一边乐呵呵地说道。宫文楼打小跟着舅舅学习面塑技艺,成家后在家人的鼓励下,便开始了以捏面塑为生,这一捏就是20多年,现年44岁的宫文楼,走南闯北,辗转于全国各地的庙会景区,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展现着面塑技艺,传承着古老文化。
每次回家,宫文楼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蒸面团,他制作面塑所用的“面”全部都是自己揉、醒、蒸,然后配以食用色素制作而成。面,这一吃食,经他的手,便和“艺术”有了解不开的缘份。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宫文楼的面塑作品有个特点,那就是“传统+时兴”,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他捏得好,当下的熊大熊二光头强他也捏得像,还有时兴动画片《汪汪队立大功》里的狗狗们,他也捏得逼真可爱,“现在的孩子特别喜欢汪汪队,有一次青岛庙会,我一天的功夫就做了50多个汪汪队小狗,再加上其他的,满打满算,卖了将近小一万呢!咱捏这个也得紧跟时代脚步不是?这叫与时俱进!”宫文楼说完哈哈地笑了起来。
其实,相比起这些可爱俏皮的卡通形象,宫文楼最拿手的是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为了让面塑作品更上档次,更加美观,也更易保存,他创新性地定制了玻璃罩子和木制托底,一个以前只能在竹签上落脚的动物现在有了各自的“房子”,一下子变得“高大上”了。前些日子,宫文楼参加临沂乡土文化评选,他以面塑十二生肖参评,获得了“临沂市第四届乡土艺术人才”的荣誉称号,他的作品也被临沂市文化馆永久收藏。
聊着聊着,感觉不过瘾,宫文楼便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做、坐”一体式工具箱,现场做了一个孙悟空,只见他灵巧地捏着面团,不时用雕刻板点、切、刻、划,孙悟空的身、手、头面、发饰衣裳还有筋斗云,就在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脱手而出了,让人惊叹他的速度和灵巧。捏完了面塑,他又展示了精湛的糖画技艺,小猪、兔子、骏马、飞龙……每一个作品都透着一股子灵性,用糖作画,他拿捏的力度不多不少,刚刚好。画罢,他拿出一个旧旧的本子,这是几年间他绘画的“精髓”所在,只见一页页泛黄的纸面上画的都是各种动物、人物。“这都是从小自己一点点画出来的,画熟了,画到心里去了,捏面塑、画糖画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后来外出得多,放在屋里,本子角都被老鼠啃坏了。”宫文楼抚摸着纸页说。
一门技艺的掌握是需要练习的,随手捏画出的作品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就像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自己喜欢面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面塑,以后有时间了准备开家网店,让更多的年轻人多接触接触这门传统的老手艺。”宫文楼信心满满地说。
- 暂停中高风险地区跨省团队游,山东省文旅厅联动管理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 2021第五届中酒展将延期举办
- 济南跑马岭野奢营地将于近日正式营业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众疫情防控温馨提示
- 山东文旅厅下发通知:禁止组团赴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 快行动,严排查!魏家庄街道防疫工作再发力
- ODD陈思键2021全国巡演济南站顺利结束
-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济南联通风雨兼程驰援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