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木版年画之乡”聊城东昌府区

2019-03-02 19:51:00 来源:聊城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探访“中国木版年画之乡”东昌府区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美”在他们手中

  记者 张目伦 通讯员 王忠友

  日前,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东昌府区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这是聊城市通过常规程序获得的由中国文联系统授予的第一个“国”字号文化品牌标志,也是继2017年11月东阿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杂技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后,全市获得的由中国文联系统授予的第二个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魅力到底在哪儿?它的美该如何品味?2月22日,记者对其进行了探访。

  栾喜魁:每种民间工艺都有固定流程

  2月22日上午,东昌府区堂邑镇许堤口村80岁的栾喜魁老人正在家里雕刻手里的梨木板。栾喜魁刻了60年木版年画,家里祖祖辈辈都干这个。

  去年5月份,栾喜魁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就在一个月前,他收了8名徒弟,在手艺传承上打破“只限家族传承和传男不传女”的旧习。

  应记者要求,栾喜魁坐在桌边进行刻版,一下一刀尽显功力。“干了一辈子刻版,光刻版就刻了几千块。”

  栾喜魁出生在一个年画木版雕刻世家,到他这一代已整整传了五代。他说,民间工艺都有一套固定的流程,是师傅传下来的规矩,保证手艺不走样。

  栾喜魁介绍说,每一种成功的民间工艺,在制作方法上都有自己的诀窍,几乎都有一部分要靠心、手的感觉才能把握的操作技能。东昌府木版年画所用木版主要以梨木为原料,把梨木按照所需尺寸锯成四五厘米厚的板材,水煮、风干、黏合、刨平、上油、闷板10个小时,干后才能贴上画稿进行雕刻。木版雕刻对刀工的要求很高,其刻版主要用拳刀(以拳状握刀),刻版时要求线条直立,深度适当,这样耐磨损、不走形,行话叫“陡刀立线”。

  郭春奎:民间艺术发展必须与时俱进

  在道口铺街道的一处小院内,作为栾喜魁哥哥的徒弟,郭春奎正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刻着木版。

  把记者迎进去后,郭春奎展示了印刷一张年画的完整流程。一幅年画需要刻一套木版,一套木版里有四五块版分别对应不同的颜色,木版上刷上不同颜色,依次印刷。不一会儿,一张色彩清新的“灶神”就印好了。

  郭春奎说,一张年画大抵要经过画稿、构线、刻版、印刷、彩绘、装裱等工序,其中刻版是年画最重要的创作过程。刻好的版叫墨线版,也称“主版”,用主版印出版样,再照画稿的颜色分版,叫“择套”,一色为一版,必须有红、绿、黄、紫四种颜色。根据原稿的颜色,有的加粉红、单红、红灰等颜色。套色版必须与主版纹丝合缝,不能走版。最少套印五种颜色,才能完成一张年画。

  艺术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年画也一样。为了能让传统木版年画重新走向市场,郭春奎不仅在创作内容上进行探索,还在包装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他把一张张木版年画根据内容结集成册,便于欣赏和携带。

  为了发扬传承木版年画,2016年年初,郭春奎自建了永兴堂民俗文化传承大院。而为了推广木版年画,他还义务到学校进行授课,讲解木版年画的历史并现场演示。

  他们说

  东昌府木版年画特色鲜明

  古代东昌府与潍坊杨家埠并称山东两大民间画市,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很早就在国内享有盛誉。

  聊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宪昌介绍说,从东昌府遗留下来的“童子花篮子”门画看,这种版画是从宋代独幅版画美女娃娃发展而来的。

  明末清初,山西、陕西商客首先在“五方商贾辐辏,物阜繁齿”的阳谷县张秋镇开了3家年画店。后来,其中之一的“刘振升画店”迁到东昌府东关清孝街,而后各地商贾蜂拥而至,竞开画店。

  在此之前,东昌府的刻书业甚为发达,刻书业的插图雕刻艺人专门负责为各个作坊雕刻画版,是他们开创了独树—帜的东昌府民间版画。

  张宪昌说,东昌府由于黄河改道、运河堵塞等原因渐渐衰落,东昌府木版年画也渐渐埋没于民间,却也因此保持了其原汁原味。这种大俗大雅的作品,极具艺术吸引力。其中,东昌府年画的“灶君”神码有72种之多,虽然内容形式不尽一致,但风格是统一的。

  东昌府木版年画具有年画、门神画合为一体的特点,构图简洁,整体感强。人物造型眼形窄长,鼻梁鼻翼瘦窄,形象丰满质朴;线条刚劲、流畅、圆润,弧中有直,柔中有刚;色彩柔和、鲜明、古朴。画中形象质朴、自然、简练单纯,比较直白地表达了农民朴实的主观愿望。

  张宪昌认为,东昌府木版年画是历史上东昌府及周边地区社会生活现象的积淀,作品中有着深远丰厚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当地乃至周边地区民族的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美学、考古学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走近青年群体

  尽管有东昌府木版年画老艺人重操旧业,但其中大部分优秀的艺人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再出精品之作。

  东昌府区已在着手抢救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除了进行资料整理、汇编等静态保护外,他们把着重点放在对民间刻版艺人的保护上。2008年6月,东昌府木版年画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9月,东昌府区正式启动命名“中国木版年画之乡”的申报工作。2019年1月29日至30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木版年画之乡”专家组来东昌府考察,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并报中国文联备案,于2月13日做出了《关于命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的决定》。

  在聊城古城东大街的东昌府木版年画博物馆内,不时有好奇的市民走进来转转看看。博物馆负责人徐秀贞听到东昌府区被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的消息后,十分高兴。据其介绍,目前东昌府木版年画博物馆与聊城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她为大学生传授与东昌府木版年画有关的知识,东昌府木版年画博物馆也成了大学生的实践基地。

  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负责人梁平告诉记者,周末、寒暑假期间,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前来体验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有的还会印刷一张带回家留作纪念。

  东昌府区区委副书记李强表示,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发扬,彰显了东昌府区人民厚德仁义、诚信务实的人文品质,如今已成为东昌府区鲜明的文化符号和独特的文化品牌。东昌府区将于近期举行“中国木版年画之乡”授牌仪式,并以此为契机,把木版年画技艺发扬光大。(本版图片均为张目伦摄)

责任编辑:褚福星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