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心目中的学者丁再献

2020-08-04 08:5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庚子年暑假期间,山大辅仁学校开展了“【红领巾星工场】我心目中最闪亮的星”写作活动,该校4年级巩一涵同学写的题目是:神奇的丁爷爷。这是一个11岁的小学生,描写的是一位年近古稀的东夷骨刻文字系统破译者、骨刻文书法艺术始创者、著名东夷文化研究大家丁再献先生。学校周正老师和线上“高途课堂”的语文辅导老师杨洋老师称赞:很棒!还写有多处批注(批注附后)。

  暑假期间,学校安排学生的活动很多,写作仅为暑期作业的其中一项。一涵小同学和古稀学者丁再献的这篇互动作文很有意义,今日刊出,以飨读者。

 丁再献:中华文明5000年不容置疑

【红领巾星工场】我心目中最闪亮的星——神奇的丁爷爷

  作者:巩一涵

  你知道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吗?你知道谁把中国的文字又向前推进了上千年吗?你知道谁在一块块零散的兽骨上破译了如米粒般大小的文字吗?没错,他就是中国骨刻文破译第一人---我的丁爷爷。

  丁爷爷,他叫丁再献,作家、诗人、书法家、著名东夷文化学者,国家一级书法家,1952年2月生于山东沂南,字章甫,号北海。他身体硬朗,精神饱满。现任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兼任许多院校的客座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因工作的原因,他几乎走遍了全国的名山大川,感受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旖旎风光和碧海蓝天的热情与活力。他靠几十年的工作积累创作了《山水平仄》、《旅游礼仪》、《旅游小百科》。这一切都为日后研究东夷文化作了充分的铺垫。

  山东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正当丁爷爷潜心研究《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时,听说山大刘教授收藏了一些刻有奇奇怪怪符号的骨头,丁爷爷前去拜访。当看到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一块块兽骨时,瞬间让丁爷爷眼前一亮,顾不上和刘教授寒暄,迫不及待地拿出放大镜走向前去观看。他看着一块块的宝贝,仿佛像见了久违的朋友一样亲切。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兽骨,仔细端详了一会脱口说道:“这是文字!这就是我一直寻找而未找到的东夷文字”。刘教授惊喜地对丁爷爷说:“你也这么认为啊!正好,我们一块破译吧。”

  从此以后,丁爷爷一发不可收拾,全身心投入到了破译当中。又是寻找骨头,又是建资料库,每天坐在电脑前,从早到深夜遨游于电脑方寸之间。他好像穿越了时空走进了东夷,融入到东夷人生活一样,不知疲倦地啃着每一块骨头记载的文字。边查资料,边临摹,边与甲骨文比对,经过不懈的努力,拨开层层迷雾,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先后破译出了“炎帝、皇帝、蚩尤、仓颉”第一批文字。当这些破译出的文字跃然纸上迅速被业内专家认可时,丁爷爷犹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般兴奋不已,瞳孔中放射出欢乐的光芒!难以掩饰的喜悦,每天荡漾在他的脸上、嘴角上、眉梢上。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批破译的成果,丁爷爷在以后的破译中更加得心应手了。从2012年开始,到目前九年的时间,已成功破译出了900字。更为神奇的是,丁爷爷挥毫泼墨对这些字,在原貌临摹的基础上,借鉴书法艺术又进行了再次创作,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五种书体书写成文,将每一个字的演变过程非常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例“泉”(自左往右:隶书、篆书、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骨刻文的破译,将中国的文字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1300余年,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丁爷爷对骨刻文的破译是对中国古文字源头的深入探究,是对中国古文化的巨大贡献,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证实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存在。

  丁爷爷的研究仍在继续,彳亍在破译的路上,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他抱着不畏艰苦,从容达观的信念,仍在迎难而上:“一蓑烟雨任平生!”期望丁爷爷再创辉煌。

  2020年7月27日

  巩一涵:2009年8月出生,现为山大辅仁学校4年级学生

  附高途课堂语文辅导老师杨洋老师批注:

责任编辑:褚福星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