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导与小学生交朋友

2019-01-26 16:0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丁再献心中的博士生导师姜宝昌》

  2019年1月20日

  在一次采访中,丁再献曾讲了他对博导的印象:博士生导师们一个个都会带一副眼镜,不时向上推推镜框、高傲无比、斜眼看人的姿态。丁先生常说自己是一个:一无门派、二无名校、三无学术头衔的业余研究者、小学生,人家那些大学者大博导是不会正眼相看,甚至会带着嘲笑的神态、不屑一顾。丁先生说的这种形象的博导很可能有,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很多平易近人的大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姜宝昌就是其中一位。

  据丁再献介绍,2012年12月份的一天,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中问:你是丁再献先生吗?丁再献答:是!请问!对方说:我是山东大学姜宝昌。我从电视、报纸等媒体得知你最近出版了《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一书,我对你东夷文化和骨刻文字破译研究成果很感兴趣,想前往拜访您不知可否?

  相见恨晚

  姜宝昌是古文字学家、山东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丁先生应该是知晓的,只是没有机会见面接触而已。接到这样的电话当然很高兴,当即确定了相见时间。第二天上午不到十点,姜教授就到了丁再献办公室,还带了他的《文字学教程》专著相赠。姜教授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慈善的目光、认真的倾听丁先生的问答,不时点头表示认同,完全一位谦谦君子的形象,丁先生心中高大上、从眼镜片一边看人的教授印象顿时一扫而光。

  为姜宝昌题东夷骨刻文集句:君子之风。

  姜教授认真的涚:你研究的课题标新立异,见解独到。很多是大学教授没有想到的,我完全赞同你对东夷文化的论述观点,特别是你对东夷骨刻文字解读的论点论 据,以及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和隶书演变过程的表达方式更感兴趣。你不是单纯的研究骨刻文字,实际上你已经涉猎到了甲、金、篆、隶,可以想象你的甲金篆隶书法功夫颇深,这也是你破译和骨刻文书法艺术的根和本。我是侧重于甲金古文字教学研究的,今天遇到了知音,我们真可谓是相见恨晚,但从现在起做朋友也不迟,今后我们经常联系。大博导这语重心长,小学生心怀激动,就这样开始了大博导与小学生的长期交往。

  图为姜宝昌(左)和丁再献留影

  强行聘请

  2015年初,著名书法家戴月先生编著的《金文书法用字大字典》即将完稿。戴月先生找到丁再献商讨社科规划立项事宜,丁先生很快为其联系并落实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立项。根据规划办要求,该书必须有一位业内德高望重的教授级专家担任校订。戴月又将这项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丁再献,凭着多年对姜教授的了解,推荐了这位实力派古文字研究专家。校订确定之后,半年多没与姜教授见面说明此事,仅给教授打过一次电话但说的不太清楚,这令戴月不安。直到2016年春节过后,在戴月一再推促下才一起来到姜宝昌教授家,讲明原由。不管怎么说,姜教授不同意,但终于大博导拧不过小学生,教授勉强同意,而最后还为本书作序。

  不耻争辩

  讨论问题时,大博导不是居高临下,一言九鼎,强词夺理,而是与小学生平等探讨。在一次关于甲骨文和金文书法创作的辨论中,有些专家甚至一些大教授坚持,如果甲骨文中没有的字可以用金文或篆书代替的意见。丁再献旗帜鲜明的指出:这绝对不可以,这完全是乱了辈分,是误人子弟。通常是人们相信大专家、大教授,如果甲骨金文大师们都这样乱辈分,很多甲金文书法爱好者可能会争相效仿,这就是大师效应。最后以讹传讹,传遍全国。这时姜宝昌都一直在认真倾听,接受了甲金篆不可相互代替的意见。为此姜教授在为《金文书法用字大字典》作的序言中提及了甲金篆代替不得已而为之的现象。

  在谈到今后的目标时,姜教授仍然不忘鼓励,期望着丁再献骨刻文与甲金篆隶传承论述再创新的成果,他将继续担当顾问,全力支持,这令丁再献更加钦佩。

  这就是小学生丁再献眼中的大博导姜宝昌。

  姜宝昌,汉族,山东青岛平度人,1940年4月出生。山东大学教授、博导,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山东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等职。现为山东省古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等。姜宝昌著作颇丰,至今专著已有十几部,芳龄虽然近八十了,但创作热情甚高,新的专著不断问世。

  三十年前微机还不盛行,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电脑还不能书写,该书为姜宝昌教授手写照相制版版本。

责任编辑:褚福星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