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麟大师看重丁再献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研究

2019-01-14 16:3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宋兆麟大师关注东夷文化和骨刻文

  丁再献/ 2019年1月14日

  历经数年的艰难探索,《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一书到了第三稿阶段,这时破译出的骨刻文字已有100多个,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五种文字体书写成演变过程。为便于阅读,每个字前面附有骨刻文原图片,每字一篇论文说明出处、与甲骨文和金文的传承脉络。准备好后,很冒失的将资料寄给了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古文字学家宋兆麟先生。

  研究资料寄出去之后,我的心一直忐忑不安,心想:人家宋兆麟先生那可是大师级的人物,先生治学严谨,埋头研究,从不张扬,不轻表态,更不随意肯定和否定问题。不知道先生对我将会如何宣判呢!一个星期后,收到了宋先生2011年4月8日的回函。在打开来函之前,我的心像跳出来一样蹦蹦乱跳。当打开看完之后一下傻了,压根没有想到宋先生对我给予了如此坚决的肯定!函中关键词:

  你们提出的“骨刻文字”,颇有意思,方向是对的,有很多待发掘。

  骨刻文字,应该有一定界定,全国发现很多,在木、石、玉、骨、陶上均有之。好像起源不同,时代各一。

  骨刻文字似乎应该分为不同类型,不能笼而统之,它在游牧地区更为突出,内蒙古就很明显。

  我从民族学上看,结绳记事、刻划符号都有,但就主体文字发展规律上看,先有图画,进而出现了象形文字,后来才有复杂的方块字,这是中国的文字发展脉络。

  [丁再献与宋兆麟先生(左)]

  2012年2月25日,宋兆麟又来函肯定和鼓励。函中指出:

  该书颇为系统地论述了东夷文化的传承关系,对东夷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源流进行了充分论证,对文明探源工程找出了新的佐证。

  在看到你送来破译的第一批骨刻文字后,我曾经向你致函说过:你们提出的“骨刻文字”很有意思,方向是对的。

  令人高兴的是,今天你又在刘凤君教授骨刻文发现和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破译出200多个骨刻文字,使我惊叹,可喜可贺!希望再接再厉,勇于探索,创造出更多的成果。

  接着,宋兆麟老又打来电话表达了他老人家的关注心声。宋老说:这绝对不是虫子啃或草根腐蚀的,很明显就是人为有意刻画而成,是文字初形,你研究的方式、方法和方向是正确的,特别是你用五种字体演变过程使人一目了然,细处还有很具说服力的论据论述。你研究的路子对,我支持你,你要大胆的探索,不要管別人怎么否定,但我会永远支持你!

  我一个一无名校、二无名师、三无学术头衔的三无业余研究者,受到大师的如此肯定和支持,给了我无限的力量!从此,我更是埋头苦干,认真研究,与家兄丁再斌一起,很快又破译出100多个字,加上原来的100个已达到200个字。最后将《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中最具代表性的骨刻文字做为最后一章收录到本书之中。到目前为止,已经破译出800余字。

  宋兆麟,男,1936年出生,汉族,辽宁辽阳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古代造像专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长期从事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侧重史前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研究。个人著作等身,一生专著34部,其中古文字论著3部。

责任编辑:褚福星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