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再献骨刻文书“童孝”说《沂蒙老兵有文章》

2018-12-21 13:4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孝,汉字。《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字头、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东夷骨刻文中已出现了“孝”字,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写法就更规范了。

  大孝之子、不孝之子,古今有之。中国自古强调家风、家教,孝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孝文化传承了数千年,就在这数千年间,先后评出了24个人,就是人们常说的24孝。当年的评选过程尚且不知,但被历史所以可,这24孝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而这24孝的孝顺行为大都是从童年、青年时代形成的。当代也涌现出了很多孝子榜样,今天鹿成增先生发给我的《童孝》亲历文章,应该就是当代孝子的代表之一。读后感慨万千,遂展纸挥毫书写了东夷骨刻文:“童孝”为记。同将鹿先生亲历文章《童孝》附后以響读者!

  东夷骨刻文集“童孝”

  《童孝》

  鹿成增

  这是一个我所亲历的真实的故事。

  听说邻居小孙夫妇双双患病了,下午下班归来,我便敲响他家的门,去看望他们。

  门开了,但见一家三口都在哭。小孙爱人搂着女儿芳芳,母女哭的声音大 些,小孙眼中的泪花,显然因起身开门刚刚擦过。

  见此,我既惊又闷。虽说是病了,也不致于一家人皆哭啊!

  我急忙问小孙怎么了?小孙没正面回答我,而是拉我到了厨房,让我看置于墙角的一个面缸。

  面缸不大,就是能盛二十斤米的大小的缸。但见半缸的面,都已变成了面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小孙细细地向我道了起来。

  原来,见爸爸妈妈一起病了,一起到诊所挂起了吊瓶。刚满6岁,却又十分懂事的女儿芳芳,想自己给爸爸妈妈做顿饭,给爸妈一个惊喜。她想先把面和好了,或做疙瘩汤,或让妈妈回来赶面条烙饼,总之,能替妈妈干点什么就好。于是,他用勺子接水,把水一勺勺的倒进了缸里,每倒一勺,就用小手在缸里搅拌一番。就这样不停地倒水,不停地搅拌。一缸面,变成一缸面泥了。

  看着缸中的面,怎么也不像妈妈平时做饭和的面,小芳芳急得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她怕爸妈回来责怪她。

  小孙夫妇回到家,见女儿在地上哭,怎么问她,她也不说话,只是用手指着厨房。

  小孙夫妇来到厨房,看到了那半缸的面泥,什么都明白了。

  “我的好闺女啊!”小孙爱人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芳芳跟前,一把把女儿抱了起来,一个劲儿地亲女儿的脸蛋。

  于是便有了一家人皆哭的场面。女儿哭,是因没做好饭的愧疚。爸妈哭,是感于童女的孝心。

  不知怎的,我的眼角也湿润了。这是多么珍贵的幼童的孝心啊!

  联想起中国那感人的二十孝的故事,我倒觉得应当把芳芳这童孝故事加入其中。二十四孝故事中那埋子奉母的故事,今天想来,未免太悲惨了。想那被埋之子,如果不被埋,说不定也能成为芳芳这等孝童的,那岂不更好?

  还让我有感的是,见芳芳错和了一缸的面,芳芳的父母不但没责怪女儿,反而感动女儿的爱心,表扬她,鼓励她。这事儿,如果出于那重物不重情的父母身上,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责任编辑:褚福星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