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端午节美食大盘点

2018-06-12 12:19:00 来源:鲁网旅游综合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压邪。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端午节的粽子美食。

  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下面再介绍几种特色美食.喜欢的可以尝试着去做来品尝一下.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

  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叶子饽

  特点:细软爽脆不甜腻

  叶子饽,是玉林人的节日食品,尤其在端午和重阳这两节属必不可少的美食.关于叶子饽的传说有很多,已不可考,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历史颇久远.到了后来,叶子饽渐渐演变成玉林当地一种大众化的地方传统特色小吃.

  叶子饽,以糯梗两种米磨成粉做成,属蒸制食品,通常单个饽是一巴掌长左右,分为甜和咸两种口味,馅料随喜好可放可不放,不放馅的一般为甜味,放馅料的则视各人胃口而制.做叶子饽,通常是采用芭蕉业,粽子叶,竹叶等具有清香味的叶子包着,蒸出来的饽泛着浅青色.叶子饽的特色就是色泽嫩亮,口感细软香糯,不粘牙.

  制作:1.将叶子先在沸水中煮一下杀菌消毒,依照不同叶子的大小将叶片裁剪成合适的尺寸并在叶子的一面抹上油,预防粘连.

  2.糯米,梗米混合浸泡后淘洗净,沥干后磨成米粉.接着是制熟陀,据一老玉林称,这熟陀的制作很讲究,糯米,梗米的比例要合适,这样做出的饽才会成型且脆口弹口不粘牙,一般是取三分之一米粉入沸水中调成熟陀后,放入余下的粉里,喜欢甜的再加入糖汁(黄糖,白糖都可),喜欢咸的不放糖份或放一点点,然后,一起搅拌均匀揉成团,揉得越久越好,再用手制成一个个长圆状,并在其中间挖洞包入调制好的馅心,收口揉压成长条形,以叶子包紧,随即放入蒸笼中蒸熟即可。

  如果不想自己动手做,可以到当地的西街口(街名)或一些糕点摊,或是走在路上,都会不时看到卖叶子饽的小贩,一般是5毛钱一只。

  绿豆糕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端午节当天唱主角的除了粽子便是绿豆糕。它具有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不粘牙的特色。制作绿豆糕的原料有绿豆粉、豌豆粉、黄砂糖、桂花等,是很好的清热解毒,保肝益肾的消夏小吃。

  糯米酿苦瓜

  端午节,玉林人家餐桌上的酿苦瓜是绝对少不了的.这个节,也有部分玉林人叫苦瓜节,因农历五月五正好是苦瓜"大哄"上市,苦瓜名虽苦,但其实苦尽甘来,甘香瓜味留在口腔历久不散.感觉清爽,加上苦瓜有清热解毒作用,在炎热的夏天吃最合适不过了。

  苦瓜酿糯米是玉林人最常见的烹饪,据说这与玉林夏季气候潮湿多雾有关,所以饮食上养成宜温热,忌寒冷的特点。常见酿苦瓜的做法是糯米加香菇或虾仁.加糯米可以增加肉的黏度并中和苦瓜的苦味.如果喜欢苦瓜原味,可以只用简单的猪肉馅,做成鱼肉馅的也有.或以豆芽,竹笋及蔬菜代替传统的猪肉馅,入口更清新.

  具体做法:

  原料:五花肉,苦瓜,糯米,香菇,虾仁,盐,生抽少许。

  做法:1.将糯米,香菇,虾仁各泡半小时;2.将五花肉,香菇,虾仁剁碎,加入糯米,盐及生抽,搅匀调好味待用;3.把苦瓜切成一段段,挖干净里面的瓢,洗净晾起;4.把馅填见苦瓜里面,填结实点,再一段段放进高压锅里蒸(锅里先放水,一层苦瓜撒一点盐,最上面那层放点油及生抽);5.猛火煮开后改用文火,十几分钟就可以了。蒸煮的时间可以自行掌握,但是稍长一些,待苦瓜软熟味道更佳。

    拓展阅读:全国各地的风味粽

  北京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东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四川粽子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苏州粽子

  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嘉兴粽子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许多海内外朋友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

  山东粽子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汨罗粽子

  湖南汨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于世。国际龙舟节期间共推出传统和新开发的粽子数十种,并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闽南粽子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闽南话“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则更有风味。

  台湾粽子

  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品种甚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烧肉粽最为流行,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有猪肉、干贝、芋头、蛤干、鸭蛋等,成了终年可见的传统小吃。新竹的“成家肉粽”、彰化的“肉粽”和台南的“再发号肉粽”都很有名气。八宝粽也是代表品种,它选料多样,将猪腿肉、肥膘、栗子(或花生仁)、萝卜干、鱿鱼分别切成丁,锅烧热,先下洋葱末,再加上以上配料及酒、酱油、麻油炒匀,与糯米拌匀后,裹扎蒸熟,香味浓郁。著名歌星邓丽君以一首台语“烧肉粽”的歌曲而大受欢迎,由此可见台湾粽子在台湾饮食文化的地位。

  此外,著名的粽子还有贵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凉粽”、厦门的“烧肉粽”、苏北的“咸蛋粽”、上海的“咸味粽”、云南的“火腿粽”等各具特色。

责任编辑:褚福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