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

2024-03-04 15:46:1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4日讯  欧洲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开展,社会财富极度膨胀,人们的欲望无限扩大,在浓烟滚滚的世界中过着追名逐利的生活。由托纳多雷导演的《海上钢琴师》就诞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影片通过主角“1900”这一弃婴在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人生的抉择、自由与束缚等多重主题,塑造出一个宁愿孤独一生也不愿随波逐流的纯真形象。1900的一生似乎只有蓝色的大海和美妙的音符,却又是最富有的——在有限的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乘上“自由”的邮轮驶向灵魂深处的浩渺云烟。他像一座孤独的岛屿,独自承受着风雨,却依然用土壤滋养着生命之花。影片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涤荡,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放弃虚无的挣扎,在有限的时空追寻心灵的无限自由。罗曼·罗兰认为“自由向来是一切财富中最昂贵的财富”。自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行动自由,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在1900追求这笔昂贵财富的过程中,通过权衡各种因素,他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1900——这位被大海拥抱的钢琴师,他的生命就像一首动人的乐曲,悠扬而深邃。他的每一次弹奏,都像是从心底深处涌出的情感,纯粹而真挚。“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外面有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他选择了永远留在船上,与钢琴为伴,与大海为友。那片海洋,既是他的自由,也是他的枷锁。但正是这种矛盾与挣扎,构成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在麦克斯登上轮船的第一天,他与1900的出场形成了鲜明的二元对立——极具代入感和节奏感的运动镜头将因身体不适而如醉鬼般跌跌撞撞的麦克斯和肆意洒脱从容淡定的1900形成了对比,凸显出这个深情而不羁的个体和自由的灵魂。当他们解开钢琴锁轮在大厅内与海共舞时,特写和近景给予了观众非常人般的视觉体验,那种音乐与情感的交融又让人沉醉其中:他们在无限的音乐中肆意徜徉,如水流叮咚般紧凑激越的钢琴声直击人心,在明亮俏皮的光线的包裹下他们冲破玻璃、墙壁和门的束缚,摆脱了物质对人性的禁锢,扩大了心灵的疆域。在“斗琴”一段中,导演把罗尔·莫顿狂妄自大的神态和1900泰然自若的微笑多次呈现在银幕上。同样是弹琴,一方追名逐利,一方活泼不羁。这也传达出创作者对物欲横流、被金钱所腐蚀的社会的讽刺。

  孤独是心灵的故乡,在孤独中方能坚守纯真。孤独,是一片寂静无声的夜空,只有微茫的星星在偌大的夜空中闪烁;孤独,是一间没有人的房间,安静只能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孤独,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一种遗世独立的姿态,但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体验。1900一生没有离开弗吉尼亚号航船——那是他心灵的故乡。这样的人生看似是割裂的、被边缘化的,可这何尝不是一种超脱呢?孤独既是他为了保护自己而选择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必须面对的挑战和困境。在孤寂的人生旅途中,虽然他失去了许多人生的体验,但他找到了自我的效能感和归属感。在重复蒙太奇的叙事中,他透过船舱的小窗用淡然又孤寂的目光注视着受淘金梦驱使而疯狂涌向美国的人们,却不为所动,在呼啸的海浪声和悠扬的钢琴声中,坚守着心灵的栖息地。1900坐在窗前,在精致的光影中进行震撼灵魂的演奏,山川景色与1900的面部特写叠化,呈现出人心的孤寂、大海的沉默与钢琴的无言,富有神圣感和庄严感。他的玩世不恭隐藏在对生命的把控和自我认知当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1900“放弃没有尽头的世界,留住心灵的纯粹与世界擦肩而过”的生命抉择。然而,这样的生活虽然充满了音乐和激情,但也充满了遗憾和惋惜。这让观众不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归属?是选择孤独地坚守自己的世界,还是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挑战,追求更广阔的人生体验?观众在影片所呈现的暖黄色调和紧凑连续的蒙太奇中获得颠覆性的沉浸体验,进而实现对自我人生命题的个体观照,可谓燃魂动魄处催人泪下。

  放弃世俗的陆地,在自由的海洋上超然生死。陆地对1900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种不会创作的音乐”,所以他选择与世界擦肩而过。1900是一个被遗弃在柠檬箱子里的婴儿,被善良的黑人老丹尼收养。这个名字既是他生命的开始,也暗示了他与大海、与钢琴的不解之缘。老丹尼教他识字,但他却领悟到那艘客轮上肆意的自由与无休止的音符。他从未踏足陆地,却通过钢琴,弹奏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的音乐才华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无师自通。他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如同在海上飞翔的海鸥,自由而奔放。他的音乐,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在众人向着自由女神像和城市高呼“American”的时候,1900却站在船上以上帝视角俯视着人群。他也曾尝试下船,可最终我们只能看到他面对没有尽头的城市而展现出来的迷茫无助以及抛下“世俗”的帽子回到船舱的决绝背影。影片精心塑造了趋炎附势、追逐名利的爵士乐师形象,在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克奈的配乐的映衬下隐喻了二十世纪初新世纪背景下人们涌向工业文明和无限欲望的愚昧姿态,更赞颂了1900在生命的无限中演奏人生无限的真实灵魂。

  “陆上的人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在1900眼中,孤独并不是一种不幸,而是一种选择——最终在爆炸声中连同他对音乐和轮船的坚守一起沉没在大海中。《海上钢琴师》作为浪漫主义的体现,整部影片萦绕着激情的浪漫和纯粹的诗意。在回忆与现实的交叉叙事中,传达一种坚守纯真的情感,在最后1900的悲情抉择中显示了创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淘金世界的摒弃,引导观众进入如大海般广阔的心灵栖息地。(作者:史益宁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焦腾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