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打造生态旅游发展新高度
鲁网8月17日讯 淄博市文旅局始终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坚持加快推动生态修复,美化净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带动了一批特色乡村旅游集群和产业龙头,推动了文化。
系列措施
淄博市聚力重点项目建设,梳理黄河百里生态廊道、天鹅湖罗曼园、千乘文旅康养项目等3个项目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淄博段)重点项目清单。加快“黄河百里生态廊道”建设,增强标志性项目影响力。并围绕项目储备,认真抓好项目跟踪服务,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淄博段)建设与“齐国故都”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有机结合,切实形成业态合力。
淄博市充分挖掘黄河沿线优质文旅资源,聚焦培育文旅产业集群,丰富沿线文旅产品业态。依托黄河安澜湾、天鹅湖国际慢城等景区和蓑衣樊等乡村旅游点,弘扬黄河文化、放大黄河优势,开展湿地体验游、户外运动游、温泉康养游、生态农业观光游等旅游业态。发展与黄河相关联的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建成国井酒文化博览园、天鹅湖国际温泉慢城2家4A级旅游景区,千乘湖生态文化园、安澜湾景区等5家3A级旅游景区;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同时,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推动生态资源禀赋较好、旅游产品多元、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精品建设。加强节会品牌打造与宣传,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暨山东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和2022山东黄河生态旅游体验季启动仪式均在淄博市举办。
优秀案例
近日公布的省级生态旅游区创建名单中,淄博市有两家入选,分别是马踏湖生态旅游区和天鹅湖国际慢城生态旅游区。而蓑衣樊村也走出了一条黄河岸边土地浸渍区依靠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富路。
马踏湖生态旅游区
马踏湖生态旅游区位于淄博市桓台县,是由乌河、猪龙河、孝妇河等河流汇之滞水形成的浅平湖泊湿地,方圆96平方公里,现有湿地核心区10.22平方公里。湖面面积2000多亩,湖内沟叉纵横,河道交织,形成了我国北方独具特色的“村村靠湖、家家连水、户户通船”的水乡风貌,素有“北国江南”之美称。马踏湖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荟萃,是天然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淄博市桓台县依托丰富的水域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生态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马踏湖生态旅游区作为全县“一个中心、四个片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唯一一个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片区,重点发展生态产业和文化旅游业,逐步成为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通过近十年的生态修复工程,湖区水质明显好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生态高地,逐步成为省、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点。同时带动周边乡村积极创建景区化村庄、非遗文化传承等,推进乡村振兴。
马踏湖生态优势明显,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众多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种水鸟的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途中的停歇地。旅游区内盛产苇、蒲和苇蒲制品,湖区的白莲藕曾是进京的贡品,鸭蛋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区已初步形成莲藕种植、特色养殖、旅游接待、特色餐饮等优势产业。体验休闲项目有湿地体验馆、非遗民俗馆、(大小)游船、电动自驾小船、伴游机器人、非遗展演、溜子(非物质文化遗产)、露营帐篷等。
天鹅湖国际慢城生态旅游区
淄博市高青县天鹅湖国际慢城是黄河沿线知名生态旅游景点,于202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展现黄河特色地域文化、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的新引擎,是发展全域旅游的生动实践和特色样板。
当地进行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优化了区域内大环境。通过恢复植被,绿化环境,在原荒芜的土地上,造林绿化,工程固沙,由原来的土地裸露,无任何绿化,到完成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通过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以纯生态、近自然的建设宗旨,保留湿地自然形态,用两年的时间疏浚治理河道3000米,恢复湿地4000亩,常年保持核心区水面面积近10000亩;通过百鸟栖息,提升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给鸟类提供了栖息和生存空间,由原来的无鸟影、无鸟鸣,转变为现在驿路花海;通过规划景观,美化环境。在湿地慢城中心位置,建设了以黄河文化为主,融合早齐文化、田横文化、农耕文化的漫修堂、风情慢岛、非遗展厅、荷园书屋等。
针对黄河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及原安澜湾区域的脏乱无序现状,高青县强化“有解思维”,积极与各级河务部门对接,将防洪、生态、景观有机结合,科学施工,以环境整治、美化绿化景观化为目标,坚持修复与保护为先,在不破坏任何防汛功能的前提下,修复植被面积300余亩,绿化面积20余万平方米,通过在淤备区构建生态停车场等方式加固堤坝3000余米。
良好的生态成为高青县最耀眼的名片,湿地慢城项目也带动了综合发展。一是带动乡村振兴。高青县充分利用湿地慢城的影响力,将刘春、沙李、前胡、后胡等10余个村庄,按照“一村一品”“一园一业”格局,打造了以“湿地绿心—乡村聚落—主题农庄—特色民宿”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集聚区。二是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湿地慢城及周边沿黄贫困村由原来的“圣人不到处”转变为“今日万众来”,人流带来了信息流、财富流和智慧流,促进群众解放思想,促进特色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为周边群众拓宽了脱贫增收渠道。
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
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临近黄河,粮食产量少,产业结构单一,导致村庄一直不富裕,后来为了配合“引黄入淄”工程实施,蓑衣樊村整体搬迁,老村成为沉沙池,2014年,蓑衣樊村还是省级贫困村。
近年来,蓑衣樊村坚持“黄河风情、湿地风貌、生态庄园、湖畔特色”发展思路,大力培植乡村旅游品牌、打造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黄河岸边土地浸渍区依靠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富路。
依托天鹅湖温泉国际慢城,打造生态旅游业态。建立了游客服务中心、大食堂、荷香码头等。其中游客服务中心按标准建设,各项功能齐全。人民公社食堂设有八仙桌、太师椅、长板凳,可一次性容纳500人就餐,可承接大型婚宴、商务宴请。周边停车方便,环境优美,方便游客就餐。荷香码头设有游船8条,可供游客体验划船的乐趣,呼吸水乡新鲜空气,浏览湿地风光的同时领略到独特的农村体验。
为方便游客住宿,蓑衣樊村在景区化村庄建设的基础上,部分村民对自家的房舍进行了改造,建立了乡村旅游民宿,使蓑衣樊村成为了我县的民宿集聚区,其中建设的蓑衣客栈及养生木屋,被评为3星级民宿。
为加强推广宣传,当地形成“乡村春晚”文化品牌。不定时举办各类文化下乡演出等活动。每年夏季“钓蟹节”定时举办,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参加。
如今的蓑衣樊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乡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山东省生态旅游示范村、全国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2021年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未来计划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淄博市结合自身规划了三条路径。
一是进一步发挥生态旅游区创建单位在生态保护上的典范作用。以天鹅湖国际慢城和马踏湖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为模板,扩大周边环境修复成果,对照《山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对天鹅湖国际慢城和马踏湖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改造升级,争取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
二是进一步推动文旅项目在生态建设上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天鹅湖罗曼园、黄河百里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建成后的项目将进一步展示黄河沿岸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等方面的成效,实现黄河生态旅游新格局、新业态,下一步将紧盯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三是展现节事活动在生态旅游上的宣传作用。持续高质量举办“2022年山东黄河生态旅游体验季暨山东·高青黄河文化旅游季”相关系列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黄河生态保护、文化感悟、旅游体验中来,展现淄博生态旅游新形象,打造高青旅游新品牌,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网记者)
- 暂停中高风险地区跨省团队游,山东省文旅厅联动管理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 2021第五届中酒展将延期举办
- 济南跑马岭野奢营地将于近日正式营业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众疫情防控温馨提示
- 山东文旅厅下发通知:禁止组团赴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 快行动,严排查!魏家庄街道防疫工作再发力
- ODD陈思键2021全国巡演济南站顺利结束
-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济南联通风雨兼程驰援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