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发展生态旅游的三个关键词

2022-08-17 16:51:3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17日讯  绿色、低碳、生态,这是德州市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三大主题。其不断完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同时加强宣传推介,努力把自身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养生、度假、低碳生态”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德州市地处黄河下游左岸,境内河流、湿地、森林、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黄河在德州几经改道,为德州留下了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乐陵千年枣林等黄河故道生态旅游景区,还有原真古貌的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有减河湿地、齐河黄河水乡湿地等多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有岔河、马颊河、徒骇河等20余条河流水系,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系列措施

  为了确保一批生态旅游项目顺利落地、健康发展,德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强化顶层设计上,坚持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城区段城市更新规划》《重要节点详细设计》三个层次的规划现已基本完成。德州市也明确了打造“一廊六片”大运河文化景观带的保护利用思路。

  德州市对生态旅游项目重点扶持、重点推进,支持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文化公园改造项目纳入“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年度重点项目,并投资1.5亿元对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核心区进行环境整治及旅游基础设施提升。

  在提升黄河岸堤生态旅游功能的过程中,打造了生态停车、儿童活动、户外露营等主题节点,并开展植树绿化工作,截至目前,全局森林覆盖面积达到11000余亩,有效的改善了沿黄地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德州市注重宣传促销推动发展,精心设计推出独具魅力——黄河文化之旅、回归自然——绿色乡村之旅等生态旅游线路,将全市生态旅游景点串联成线,让游客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心灵滋养。坚持活动聚焦,精心打造了梨花节、蟋蟀节、椹果节、小枣节等十多个特色旅游节庆品牌。

  优秀案例

  在本次“2022山东黄河生态旅游体验季”开幕式活动上,公布了16市39家入选生态旅游区创建的单位,德州市有两家入选。在黄河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中,德州不乏亮点和优秀典型。

  千年枣林生态旅游区

  位于德州乐陵市的千年枣林生态景区是入选本次生态旅游创建单位的其中之一。品牌化和差异化是该景区着力推动的两个核心点,景区凭借自身不可复制的重要自然和人文资源,重点向纵深方向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注重资源保护,不破坏千年枣林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守好生态保护红线,并在保护资源前提下,适当增加观赏面,形成环线。

  景区不断丰富旅游区旅游业态及文创产品,在现有金丝小枣文化旅游节、枣花节、开竿节、长桌宴、枣芽茶开采节、枣林夜市等节庆活动基础上,开发农事体验、研学教育、拓展训练、露营狂欢、民俗演艺、休闲游憩等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安排专门人员研究文创产品开发,同时兼顾本土居民参与,融合非遗剪纸、枣乡农民画、葫芦雕刻等文化业态,丰富旅游商品,将黄河故道千年枣林包装成为可以带走的“乐陵记忆”。

  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

  另一家入选单位夏津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坐落于2000多年前的古黄河遗迹,区内林木资源丰富,百年以上古树3万余株。其中以古桑树资源最为独特,其是迄今发现世界上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总面积6000多亩,夏津县也因此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椹果之乡”。

  夏津县在保护古树资源上下足了功夫,颁布了《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对所有古树实行挂牌保护,自2007年以来,没有一株古桑树遭到砍伐。

  为做强旅游品牌,当地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主导,全面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先后建成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等多个特色景区。还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了德百温泉度假村、德百旅游小镇、德百古桑产业研究院等项目。坚持“旅游发展,文化先行”的原则,围绕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棉乡文化、桑文化、孝文化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乡村记忆,与景区开发、设施完善有机融合。

 乐陵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园”

  乐陵市立深挖黄河文化资源,以黄河文化为主线,突出自然风光、历史遗存、民俗文化等特色优势,分片区、分功能规划建设打造黄河故道枣文化示范区、冀鲁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黄河故道文旅康养示范区等精品景点,努力将全域打造成为“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园”。

  成立文旅集团,整合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统筹乐陵市辖区内文化场所和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扶持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重大项目,大力培育一批能牵动全局的文旅领军企业,建立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重点产业联盟。

  此外,当地加快加深文旅融合,积极融入黄河文化旅游长廊。积极对乐陵文化旅游进行策划包装,每年推出1-2项有影响力的营销活动;高标准设计乐陵文化旅游形象广告,制作一批户外宣传牌,开通抖音、微博、微信等官方账号,专门推介乐陵文化旅游。

  齐河实施“龙头带动+全域突破”工程

  作为德州市唯一的沿黄县,近年来,齐河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以黄河国际生态城为“龙头”,带动全域旅游多点突破,全力打造沿黄文旅产业带,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齐河县落地的文旅项目覆盖面广、种类多样,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儿童可以到动物王国、海洋馆寓教于乐,青年可以到梦幻世界畅快游玩,中老年可以到博物馆群体验文化、到湿地感受静谧;夏天能来水上世界冲浪、冬天能到温泉小镇泡温泉,更有云集全国各地特色小吃的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足不出户就可品尝到百余种著名地方美食,满足“舌尖上的旅行”。

  在“旅游+体育”上,每年举办中国攀岩联赛、黄河湿地马拉松等大型活动,成为山东省首批黄河自驾游基地。在“旅游+康养”上,依托保利医养健康小镇,以及境内丰富的温泉资源,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生态型养生基地。在“旅游+商贸”上,推出“黄河味道·齐河”区域公用品牌,内含40余个子品牌,丰富“旅游后备箱”。

  前屯古桑文化遗产村落的“庭院经济”

  前屯古桑文化村落打造以庭院经济为主体的桑文化古村落,利用庭院发展桑产品加工、休闲民宿、文创小院等,形成集展览、创作、体验、居住、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村落。

  对古村落的提升改造包含三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推动“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成立“椹好”“椹安”“椹和”“椹乐”四个志愿服务组织,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模板夏津实践提供组织保证。二是传统文化振兴,着力打造“黄河故道古桑文化村落”。实施街巷及房屋立面改造提升,建设古桑文化馆、重建在历史上曾经享誉夏津的大义学“杏坞书院”等;三是发展“庭院经济”。组织村民进行院落的改造、美化与提升,利用庭院发展桑椹干、桑叶茶、桑皮 纸、桑食品等家庭工坊,以庭院经济带动乡村旅游,探索“家家有项目、户户有文化”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活动场所。

  未来计划

       对于未来的生态旅游发展,德州市总结了适合于自身的计划。首先是坚持政府主导,要落实一系列休闲环保的政策文件,并在理顺生态休闲旅游推进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生态旅游,推动社会力量与乡村生态旅游良性互动。

  其次要以德州特有的红枣、古桑、石斛等资源和杂技、蟋蟀等生态文化资源为依托,在保护原有自然和人文风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让更多的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动生态旅游品质化发展。

  最后,为不同地区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齐河将依托沿黄优越的地理位置,讲好“黄河号子”故事;夏津发挥黄河故道优势,主打农桑生态文化;禹城重点开发大禹文化,建设大禹文化产业园,讲好“大禹治水”的故事。(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汲静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