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旅游业转型升级 智慧旅游是切入点
宋廷山 郭思亮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对文旅业冲击的广度和深度尤为突出。
责任担当,文旅业界第一时间按下了暂停键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文物行政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工作部署,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春节假日期间应急值守,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当地卫生健康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月23日凌晨,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通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1月24日(大年三十)省文旅厅下发紧急通知,全面停止了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旅游业务,并妥善做好游客退票、行程变更等善后事宜,迅速制定全省住宿业、景区、公共场馆和机关事业单位疫情防控指导手册,对全省文旅系统人员密集场所、行业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规范与指导。为缓解疫情下旅游企业经营困难,2月5日,我省启动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工作,全省各市已退还质保金26308.1万元,涉及1565家旅行社。
肩负使命,春节黄金期过后有序复工复产
2020年2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紧接着,山东省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于11日也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有关工作要求,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合理配置资源,稳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稳定物资供应和社会预期、维持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为妥善做好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前谋划、率先行动,于2月14日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卫生健康委制定印发《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手册》,对景区恢复运营初期防控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在全省疫情风险等级下降后,根据文化和旅游部以及省委新冠肺炎疫情处置领导小组有关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又于3月11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景区恢复开放工作的通知》,细化、实化旅游景区疫情防控措施,严防扎堆聚集。针对旅游景区具有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按照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自然风光类、主题公园类、建筑和设施类景区3个梯次,实施分类分级有序开放。全面推行无接触服务,鼓励采取网络实名预约购票、现场扫码购票、免费无线语音导游等方式,有效避免人员密切接触,让游客来得安心,游得放心,玩得开心。
自2月25日景区陆续恢复开放,截至4月28日,全省A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628家,占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51%。
同舟共济,旅游市场逐渐恢复
1-3月份,全省接待游客总4715万人次,下降69.5%;实现旅游总收入450亿元,下降75.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0.1万人次,同比下降77.6%,实现入境旅游收入9350万美元,同比下降80.9%。5月1日至5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000万人次(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降低了53%;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01.1亿元(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降低了77.7%。
疫情倒逼,智慧旅游得到长足的发展
疫情发生以来,餐饮、购物、旅游、线下娱乐等聚集性、接触式服务行业受冲击较大,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涌现和发展,智慧旅游迎来了利好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山东省推进“好客山东智游齐鲁,一部手机游山东”工程,构建“一中心四平台”智慧文旅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实施智慧文旅企业信息化提升工程。引导文旅企业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智慧管理、智慧营销和智慧服务,不断提升文旅企业智慧化服务水平。提升完善“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云平台”,链接文化旅游、在线数字产品、跨境电商等特色平台,完善消费券发放、消费情况实时监测、消费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舒适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体验。同时,统一大数据管理和使用,按照“省+市+县+企业”四级联动模式,整体规划,综合把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符合消费预期和需求的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
五一期间,充分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全省恢复开放的11家5A级旅游景区全部开放景区预约渠道,开放的150家4A级旅游景区开放景区预约渠道。做到了“先预约、再出行”。对已开放的4A及以上旅游景区和重点的3A级旅游景区纳入实时监测,一旦景区接待游客达到最大承载量25%,立刻启动报警机制,及时向各市发出指令,督促景区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延缓游客入园,妥善做好景区内客流和景区外围疏导,及时化解聚集风险。
智慧旅游,助推旅游业提质增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一新是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二新是指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一重是指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发改就业〔2020〕293号)。《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下列政策和举措:提升“智慧景区”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好客流疏导和景区服务。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商用步伐。支持利用5G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居民家庭有线无线交互,大屏小屏互动。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发展。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体协同。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和企业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体验馆,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
文旅业界应抢抓机遇,充分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加强各种融合研究,通过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例如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认为,应理清数字文旅与消费者、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旅企业如何将数字化工具效用最大化,与线下产品相互协同,提供最好的服务。我们将全面构建景区线上化、智慧化体系,推动景区产品结构多元化、营销和收入体系层次化。推进‘互联网+’等数字文旅场景建设,依托数字虚拟空间塑造,突破实体游览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呈现全空间、全时段、多视角的数字化游览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南省委会副主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珺教授表示,5G、大数据等数字化科技要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动能,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传统旅游业呈现文旅服务智能化、旅游参观互动化、文旅体验网络化,整个文旅行业正逐渐升级转型。
作者简介:宋廷山,齐鲁师范学院教授,山东省旅游数据研究会会长
郭思亮,齐鲁师范学院副教授,山东省旅游数据研究会副秘书长
- 暂停中高风险地区跨省团队游,山东省文旅厅联动管理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 2021第五届中酒展将延期举办
- 济南跑马岭野奢营地将于近日正式营业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众疫情防控温馨提示
- 山东文旅厅下发通知:禁止组团赴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 快行动,严排查!魏家庄街道防疫工作再发力
- ODD陈思键2021全国巡演济南站顺利结束
-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济南联通风雨兼程驰援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