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山东昌邑:绿色生态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暖花开,“北方绿都”11万亩苗木竞相吐绿,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也奠定了 “农业强”的基石;690个美丽乡村洒落在生机盎然的绿色树丛中,城乡环卫一体化、厕所革命等一系列新举措描绘出一幅幅恬淡静谧、优美宜人的“农村美”田园图景;漫步潍水两岸,省内唯一田园综合体试点潍水田园综合体项目、“梨花小镇”等一个个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实现了“农民富”的愿望……昌邑市坚持绿色生态导向,依托生态振兴乡村,擘画着新时代“三农”的壮美画卷。
01绿色生态,彰显农村美丽新形象
乡村美不美,村民自己的评价更有说服力。“以前村里垃圾四处堆放,不仅难看,还产生难闻气味。一体化后,村里垃圾没了。我们村跟城里一样干净漂亮!”家住卜庄镇扶安镇村的朱振峰指着路边的垃圾桶说。
朱振峰所说的“一体化”是指城乡环卫一体化“昌邑模式”。昌邑于2008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结合“户、村、镇、市”一体化管理的需要和“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要求,昌邑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运作模式,由点到面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对传统环卫模式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逐渐形成了由住建部在全国推广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昌邑模式”。
之后,昌邑通过对目前已有的服务项目、流程和制度等进行认真梳理和优化,制订了521项环卫服务标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其中,《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规范》等4项定为山东省地方标准,现在正申报国家标准。
据了解,昌邑用了一年的时间,率先将690个行政村全部纳入环卫托管,实现了全覆盖。不久,继续扩大环卫托管范围,由村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对达标的小胡同实行托管,同时将村庄附近所有的厂矿、企业、学校、饭店、农贸市场一并纳入托管行列中。截至目前,昌邑农村保洁总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米。
“在这样干净、整洁的村子里,随便拍一张照片,就跟电影画面似的,一样美。”朱振峰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城乡环卫一体化,不仅优化了城乡生态环境,还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人居环境,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小胡同完成托管后,昌邑乘势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深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五化”成果,加快推进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水、改厕、改暖等“七改”工程,开展农村道路“户户通”三年行动,对124个村、1675条道路进行硬化提升,还水于湾,还绿于塘,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2017年有4个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获评潍坊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乡村“面子”改变的同时,“里子”也在发生着变化。走进柳疃镇付戈庄村付元生家,已经闻不到原来旱厕散发的那股臭味了,现如今早已被无害化卫生厕取代。
2016年以来,昌邑在农村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把农村改厕工作列入深化“三八六”环保行动、实施“十大工程”工作内容,计划七个镇(区)三年改厕39353户,其中2016年改厕22345户,2017年改厕2008户,2018年改厕15000户,前两年改厕任务已全部完成。今年改厕任务计划于三月底前全面完成。
“听说要改厕,我是村里第一个报名的。记得当初,改厕每户发了300块钱,政府还承诺改厕后粪便清理每年再给60块,”付元生说。昌邑由政府公开采购农村改厕设备。同时,为妥善解决农户改厕后粪便处理问题,昌邑提出了《农村改厕后续粪便处理实施意见》。《意见》规定市镇两级财政每年每户补助改厕后续粪便清运处理费共60元,不足部分由村集体通过自筹等方式解决。目前,大部分镇已自行购买抽粪车辆,对改厕农户粪便进行抽运处理,切实解决广大改厕农户的后顾之忧。
环卫一体化、村容整治、厕所革命……一项项重塑乡村形象的生态环保措施不断落地生根,让昌邑乡村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设施日益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一步步改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的认识。昌邑人用实际行动逐步描绘出新时代潍水两岸绿色生态的乡村新形象,逐步打造出一个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昌邑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原有优势,持续加力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目前,昌邑“美丽乡村”建设B级以上标准的村庄已达到总数的66%。
02绿色产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昌邑苗木产业优势明显,拥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该市连续15年成功举办北方(昌邑)绿化苗木博览会,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1.2万亩,苗木企业300多家,年产值达 16亿元,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荣获“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绿都”。
苗木产业是昌邑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演着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头戏”。
产业兴,带动乡村兴。近年来,昌邑市依托底蕴深厚的苗木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绿博会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扶持成立苗农联合体等行业协会,以产业高端化、产品标准化、经营集团化、会展专业化、“苗文旅”一体化为目标推动产业链向高增值、高科技领域延伸,形成奥孚苗木、昌邑北方花木城、立辉苗木等一批龙头企业,成功培育出了14个苗木新品种,5个山东省林木良种,优选出紫藤、椴树、栎树、流苏等一批优秀乡土树种进行保护、繁育,推广容器苗栽培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擦亮了“昌邑苗木”名片,推动了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质增效,并进一步带动苗农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目前,昌邑苗木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8万人,年人均纯收入是该市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
不仅如此,为充分发挥苗木产业的优势,探索市场化经营新机制,昌邑对重点工程绿化运营管理模式进行“苗林一体化”改革创新。“一些大型造林绿化工程以前往往由政府财政投入和补贴,但从实际效果看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绿化标准不统一、管理体制不健全、树木断档死亡无效益,财政投入无回报等方面。”在谈到对绿化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的初衷时,昌邑市林业局局长张清涛如是说。
据了解,昌邑将济青高速两侧和潍河生态长廊卜庄段作为绿化先行试点,由城投集团和由园林局改革改制新建的绿美公司共同成立专业造林公司——城美公司,以10年的绿化管理费用作为注册资本,成立股份公司,双方按注册资本均额逐年出资,10年期满后视经营情况增资。城美公司苗木种植、养护等成本支出,由双方投入的资本金和历年滚存收益解决,差额部分由城美公司自行解决。按照以苗养林、苗林一体化的模式,栽植海棠、椴树、流苏以及锦带、木槿等乔灌木,建设集苗木、园林、旅游、生态于一体的大型高端苗木基地。
张清涛算了一笔账,“现在苗木是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同时存在,市场上3年期的苗木到处都是,价格持续低迷,而10年期以上的大规格苗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一路攀升。筹建的城美公司正是瞅准这一有利形势,通过10年一个盈利周期,培育10年以上树龄的苗木,不但能够收回全部成本,所得利润相当可观。退一步说,就算将这些苗木10年后按木材蓄积计算,依现有市场价格,完全可抵消投入成本,何况还有长期的高标准的生态效果和效益,减少了财政的不断投入。”城美公司按照专业运作模式,实行从土地调整、规划设计、栽植施工到日常管理、销售更新、林下经济的“一条龙”投资管理运营,拓展了苗木产业链条,也将成为昌邑市苗木产业又一个骨干企业。
管理模式的探索,不仅将过去造林绿化标准不高、管理粗放、财政投入无回报等一系列问题“打包”解决,而且开辟了苗木发展的“新天地”,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可持续、可复制的市场化造林新路子。
昌邑在造林绿化、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对元宝枫、海棠等特色苗木产品精深加工、深度开发,植物油、海棠酒、果脯、肉苁蓉等高附加值产品,力求林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苗木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探索道路绿化模式改革等有力措施,昌邑的苗木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催生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下,昌邑把“小苗木”作为杠杆,以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力,撬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生态”,让昌邑成为声名鹊起的“北方绿都”“生态名城”,也为乡村振兴“齐鲁模板”贡献出昌邑力量。
03三产融合,构筑农民致富新高地
春日的潍河碧波荡漾、生机盎然,在河东岸的山东省唯一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潍水田园综合体破土而出,撬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
今年51岁的戴俊华是石埠经济发展区西孙村村民,潍水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工后,他负责在项目绿化区域内栽植苗木,过起了家门口“上班”的日子。“我们村的土地已经流转给了潍水田园综合体,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劳务公司,老少爷们们就在这里干活,一年能赚16000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和分红,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戴俊华笑着告诉记者。
作为三产融合“昌邑样板”的潍水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万亩,总投资50亿元,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共享农业、智慧农业、农事体验、康养、教育、文旅休闲、田园居住于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同时,坚持为农民的钱袋子“代言”,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土地代耕代种、土地托管、住宅出租等方式,让项目核心区50岁以内的农民就工,参与综合体建设,解决300多人就业问题。建成后,65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免费养老等服务。
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的要求。昌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抢抓实施潍河开发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将潍河流域作为“三产融合”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规划建设三产融合潍水绿色发展带,以生态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离潍水田园综合体不到10公里的潍河畔的饮马镇山阳村这几天又热闹起来,第九届山阳梨花节即将开幕,千年梨园再次吐蕊绽蕾、竞相盛开,喜迎八方宾朋。
“今年梨花节除了梨花品种更多、规模更大,飞天阁、八卦坛等景点也在改造提升后与游客见面,给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游览体验和厚重的历史人文感受。”饮马镇山阳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敬介绍道。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每年可接纳游客15万人次的旅游“特色村”。依托其特有的千年千亩梨园和博陆山资源,建成了集特色农业种植、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民俗体验、历史古迹、餐饮娱乐、水上项目于一体的“博陆山风景区”,开发了以梨花梨果为品牌的旅游产品,直接带动旅游就业300多人,山阳村也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山东省生态文化村。
“乡村特色旅游让村民们尝到了绿色发展的实惠和好处。去年,山阳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0元,实现村集体可支配性收入5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全体党员、村民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转变,坚定了奔向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王成敬自豪地说。
过去的几年里,昌邑加快培育“新六产”,三产融合的“种子”绽放出了农业发展的最美“芳华”——潍坊丰瑞农业、鼎力薄壳核桃合作社、天恩渔光互补等项目积极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模式;青山度假区、潍水湿地公园、绿博园、齐西古村、姜泊村、丝绸博物馆等景点不断提升,“潍河70公里生态旅游长廊”风景独好;梨枣园、核桃园、牡丹园等50个特色园区和100个特色村加速构建,“带中有带、带中有区、带中有园、一村一品”的立体化发展格局更具活力。2017年,该市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试点县。
今年,借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干热潮,昌邑继续加快潍水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探索创造新模式;发挥好堤顶路贯通南北、串点连线作用,抓好博陆山风景区、青山秀水旅游度假区、龙乡水韵·千年古村文化旅游区等项目,继续开展“文山潍水”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提升潍河生态文化旅游长廊;打造大姜、土豆、桑园、梨枣等10个万亩级产业,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 暂停中高风险地区跨省团队游,山东省文旅厅联动管理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 2021第五届中酒展将延期举办
- 济南跑马岭野奢营地将于近日正式营业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众疫情防控温馨提示
- 山东文旅厅下发通知:禁止组团赴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 快行动,严排查!魏家庄街道防疫工作再发力
- ODD陈思键2021全国巡演济南站顺利结束
-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济南联通风雨兼程驰援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