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以乡村全域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18-04-12 09:23:00 来源:山东旅游政务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讲话时,特别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的重任交给我省。刘家义书记在今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提出:加快实施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精品打造、效益提升三大工程,以乡村全域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这为我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指明了目标任务和清晰路径。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乡村旅游根植乡村,与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深度融合,与“三农”工作紧密相联,是促进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重要支点。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乡村旅游,培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休闲渔业、农业科普等诸多现代农业新业态,可以有效改变农村发展单纯依靠一产的局面,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我省很多地方的农民办起农家乐、开心农场、特产超市等,端上“铁饭碗”,吃上“旅游饭”,直接增加了收入。特别是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整体脱贫、稳定脱贫。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培养大批人才,并带动农民素质整体提升。乡村旅游是“双创”的大舞台。目前,各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引进了大批企业家和知识分子到乡村发展,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和有志青年到乡村创业,很多本地大学生也主动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返回家乡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还带动了农村人才的成长,涌现出一大批懂农业、懂旅游、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旅游带头人。对农民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影响和改变了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改变了生活方式,树立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合作意识、法制观念,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文化振兴,传承创新优秀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大批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非遗”项目、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街区等保存下。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通过旅游的带动,融入了新元素,赋予了新内涵,焕发了新生机。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生态振兴,保护美化乡村生态。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保护了乡村的绿水青山,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更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强了保护生态的自觉性。良好的生态保护,一方面使乡村更加宜居,另一方面也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积累了最为宝贵的资本。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组织振兴,使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近年来,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产业优势,成为乡村党组织普遍关注和推动发展的重点产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同时,乡村旅游发展也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比如,近年来很多村庄成立旅游公司,探索党组织“村企联建”,有效整合党建资源,走出了一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

  深入推进旅游扶贫,积极建设田园综合体

  有关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且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的重合度高达85%以上。我省大部分贫困地区都保存了真山真水的原始生态,保留了质朴的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优势突出。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根据每一个村庄的自然、生态、文化、产业特色和发展基础,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逐村明确发展方向和主体业态,形成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格局。要正确处理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扶贫与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在坚持让农民受益的前提下,引导贫困户采取土地流转、房屋资产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稳定脱贫,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要因地制宜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镇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批体现黄河风情的田园农耕型、生态休闲型、民俗文化型旅游特色村,增强旅游脱贫的造血功能。到2020年全面完成400个旅游扶贫村的脱贫任务,带动3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在实现脱贫基础上,五年内把400个省重点旅游扶贫村建成美丽乡村。

  要发挥园区的载体作用,创建乡村旅游发展高地。园区功能定位明确,要素集聚度高,产业优势突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乡村旅游示范园工程,大力推进农业公园、地质公园、设施农业、乡村生态文化博物馆等乡村旅游园区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园区积极创建国家农业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田园综合体承载着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梦想,代表着农业综合开发的方向,又是一个业态丰富的旅游综合体。我省的沂南县朱家林村作为全省唯一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单位,突出“文创+旅游+生态建筑”的深度融合,以文创产业活化乡村,打造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生三美”的共建共享新社区,正在崛起为优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要紧紧抓住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机遇,从规划做起,引导各类田园综合体创建单位把旅游元素融入创建计划,让旅游成为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今年,将以朱家林文创示范基地为基础,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引导一批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单位和东阿阿胶、济南宏济堂、平阴玫瑰小镇、菏泽牡丹园等产业优势突出的单位,开展旅游综合体创建,争取用2-3年时间打造50个左右旅游功能突出的田园综合体。

  以村庄为基,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这为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推动乡村旅游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培育旅游特色镇村,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村庄从农耕社会走来,从历史走来,沉淀了浓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村庄为基,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要,大力培育旅游特色村,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是依托各地不同的乡村自然生态,在山区、林区、矿区、平原等地带,推出一批真山真水的滨海度假小镇、温泉养生小镇、民俗风情小镇。到2022年,创建120个滨海度假、温泉养生、民俗风情、商贸购物等旅游小镇,重点培育20个达到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标准或国家5A级景区标准的精品旅游小镇。二是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名人,以及乡村古街区、古建筑等,培育一批旅游功能完备的乡村旅游特色村。支持各地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推出一批陶瓷琉璃村、木版年画村、刺绣剪纸村、传统民俗表演村、手工艺制作村等“非遗”村落。三是结合“空心村”改造,建设一批精品民宿度假村,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度假基地,让“空心村”再现生机。

  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提升拉长产业链。城镇居民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不仅包括乡村生态、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特色美食,也包括农副土特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村手工艺品,还有对有机农产品的大量需求。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这些乡村特产在旅游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要积极顺应这种消费需求,支持各地包装推出一批农特产品,转化成旅游商品,在乡村旅游重点村邻近的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游客集散点等设立乡村特色商品销售展台,方便游客购买。要强化品牌意识、标准意识,支持各地对瓜果梨桃等土特产品、农业深加工产品、有机农产品等进行商品注册,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的价值。依托全省313种省级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山东乡村旅游商品品牌,让章丘大葱、烟台苹果、金乡大蒜、莱芜生姜、沾化冬枣等装满自驾车后备箱。到2020年,全省要建成100个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我省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仍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还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关键。乡村旅游不仅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高依赖度,也有倒逼机制。要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七改”工程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提升服务质量。一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驰而不息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水平。二是提升乡村旅游交通水平,重点做好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连接,完善交通引导标识,提升公路等级。三是加快推进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到2020年重点县(市、区)都要建成一处以上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和若干处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大力实施乡村旅游质量提升计划,针对乡村卫生安全和服务,建立标准引领、全员培训、监督检查三个机制,改善消费环境,把潜在的乡村旅游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来源:山东旅游政务网)

责任编辑:刘新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