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 评出15个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01-15 10:1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15日讯(记者 王松) 1月14日,2020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精神和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磊对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进行总结,并对2020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会上宣读了《关于公布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并对“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代表单位进行了颁牌仪式。据了解,全省共评出蓬莱、沂南、台儿庄、齐河、邹城市、荣成、沂水、泗水、泰山区、章丘区、长清区、惠民县、五莲县、淄川区、临朐县15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些示范区单位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019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总结

  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总结指出,艺术精品创作呈现持续繁荣态势。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铸就山东舞台艺术新高峰,《沂蒙山》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创作资助,荣获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奖项。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实现重大突破,青岛市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持续抓好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网络。全省县级两馆全面覆盖,公共图书馆上等级馆占比92.21%,总体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共建成旅游集散中心43处,旅游咨询中心286处。委托第三方对2018年2076座新改建旅游厕所(不含青岛)进行复核。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033座,建设数量全国第一,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积极开展“五个大家”“百姓大舞台”“大众讲坛”等品牌文化活动。扎实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送戏达9万余场。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实施“齐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计划”框架协议》。深入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制定《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完成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复核,35处入选第八批国保单位,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26处。开展考古发掘工作45项,发掘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墓葬近1000座。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批保护工程启动实施。滕州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被评为201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举办2019非遗曲艺周,演出场次达128场,惠及群众3.7万人。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顺利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评审,成为全国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孔子博物馆正式开馆。中国教师博物馆建设进展顺利。全省博物馆新增34家,总数575家,总量居全国第一。

  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加快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儒商大会文化创意产业8个签约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15亿元,精品旅游产业10个签约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6.24亿元。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印发实施《全省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实施景区、度假区动态管理,处理不达标A级旅游景区177家(取消等级85家,降低等级12家,通报批评80家)。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晋升5A级旅游景区,济宁微山湖旅游区通过5A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全省新评定9家4A级旅游景区。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青岛崂山区、潍坊青州市、济宁曲阜市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省成为通过个数最多的省份之一。加强“好客山东”宣传推广。制定《“好客山东”品牌提升工作方案》,实施品牌提升行动。举办山东文化旅游“六好”评选活动,整理优质资源1500余项。在央视等主流媒体集中投放广告,擦亮“好客山东”品牌。赴上海、南京、杭州等重点客源地举办“好客山东”冬季产品推介会。开展“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签约商户7460家,累计优惠980万元,启动“山东人游山东”活动,协调281个景区,饭店和旅游企业面向省内游客实行折扣优惠,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举办第三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共发放使用文化惠民消费券1.12亿元,直接带动消费5.78亿元,间接带动101.4亿元。预计2019年,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9.3亿人次,增长8.6%;实现旅游总收入将超过1.1万亿元,增长12%。

  文化和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大力实施文化扶贫,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已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投入财政资金近1200万元,为全省58个财政困难县(沂蒙革命老区县)文化馆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整合90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纳入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支持章丘区五彩山村等7个乡村旅游集散片区和曲阜尼山圣境鲁源小镇等7个旅游小镇建设。兰陵县压油沟等10个村庄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19年,全省乡村旅游游客5.4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消费2709.9亿元。

  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组建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管局。制定《山东省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管理系统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与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情况联合检查。积极推进“一窗受理”“一站审批”、“线上线下融合、“邮寄受理”等便民化措施,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成功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第二届世界老年旅游大会。共组织21个团组258人次赴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新西兰、泰国和香港等14个国家、地区举办“欢乐春节”活动。赴日本、韩国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举办2019韩国——中国山东文化年活动。持续加强“好客山东”旅游形象海外推广。海外旅游营销渠道已经扩大至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102家合作渠道商。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工作要点

  会议指出,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和“十四五”承前启后之年。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文化和旅游工作面临的形势,并指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以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在稳增长、扩内需上出实招,在惠民生、优服务上见实效,在创品牌、展形象上求突破,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会议强调,2020年将持续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不断扩大民族歌剧《沂蒙山》影响力,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和展演活动,办好一批重大文艺活动,大力加强艺术人才培养。

  同时,着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水平。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部署要求,编制《山东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推动10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机遇,争取大运河(山东段)和齐长城部分节点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实施建设方案。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创建“泰山-曲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继续做好大汶口、齐国故城和两城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作。提升非遗传承实践能力建设,组织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续推动济南“泉·城文化景观” “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指导各市出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认定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加强非遗文化传播,办好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活动,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 中心、传习所、传习点等传承体验设施。

  同时,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精心筹备召开2020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按照“两极带动、双轴支撑、五带隆起”的空间布局,精心培育打造“15条经典文化旅游线路”和“54条主题特色线路”,将全省各 大景区景点、度假区、特色小镇、旅游特色村串珠成线,连片成面,集中打造。以“六好”为引领,举办山东省非遗+旅游文创大赛,培育一批非遗主题旅游、非遗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评选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推动有条件的文博场所接待游客,纳入重点精品旅游线路。抓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夜间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评定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夜间旅游发展典型,办好第四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开展精品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培育工作,强化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的动态化管理。推进“好客山东、智游齐鲁,一部手机游山东”建设。联合16市深化实施“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在主流媒体集中提升“好客山东”品牌形象。继续、组织开展“山东人游山东”和“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活动。注重针对大运河、黄河流域等国家重点战略部署和“六好”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进行重点宣传推广。

  加强对外交流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筹备好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的揭牌运营工作。参与文化和旅游部与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中马文化旅游年重点活动,承接好“马来西亚千名游客游山东”等活动。

责任编辑:褚福星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