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观察|全省新发现文物点217处,山东将设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2022-02-28 11:06:00 来源:中国山东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日前举行的2021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可谓成果丰硕,36个考古项目时代涵盖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呈现出分布地域广、时代跨度大、遗存类型丰富、重要成果突出的特点,既有“考古中国”等主动性考古项目的重要发现,也有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的精彩亮点。新的一年,山东将在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力求全新突破,进一步擦亮“海岱考古”品牌。

  青岛即墨雄崖所

  新发现文物点217处

  抢救保护了大量文物

  2021年度,山东省共有8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获批并实施。跋山遗址重要发现被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予以通报。滕州岗上遗址、临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即稷下学宫遗址)、青岛琅琊台遗址、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2项初评名单,岗上遗址考古还被列入2020年“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新发现。焦家遗址、海北遗址等考古也都取得了新发现。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完成了明清海防遗址调查项目、山东古港口调查项目等多项涉水文化遗产陆地调查,均取得重要考古成果。

  与此同时,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组织开展了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如黄河文明与堌堆遗址——菏泽考古发掘现场学术交流会、稷下学宫遗址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近现代沉舰沉船研究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等,对促进省际之间考古机构合作交流,提升全省考古学术地位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各考古机构加大对考古资料整理力度,沂水纪王崮墓地、西孟庄遗址等多处遗址或墓地的发掘资料整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21年,山东举办《山东百年考古成就展》宣传展示山东考古成就、讲述山东古代文明史,名列全国博物馆十大展陈第七名,累计接待游客超50余万人次。就该展览推出的“好客山东说”大型文旅直播活动,直播观看量达368万人次,献上了一份精彩绝伦的文物盛宴。组织参加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活动,泰安大汶口遗址等6项入选,位列全国第三。

  2021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会议规格之高、参会范围之广,在山东文物事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会上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是继《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之后,我省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又一政策性文件,提出11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可以说都是实招、硬招。同时,《若干措施》也为进一步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提出明确要求。

  数据显示,2021年,山东考古系统组织开展了944项工程建设考古调查勘探项目,新发现文物点217处。实施配合工程考古发掘项目112个,抢救保护了大量文物。对接大运河、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工程,推动实施了济宁河道总督府遗址、铁门关遗址、齐长城定头崖西山段等文物展示利用项目。

  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廷琦表示,考古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利用。新的一年,面对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山东考古人将全力以赴。此外,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和重大基本建设工程方面,山东将继续推动地方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我省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工作健康良性发展。

  同时,为对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2022年,山东将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出台《山东省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开展山东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和创建工作。加快提升城子崖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功能,切实解决“有遗址无公园”的问题。探索“考古遗址公园+A级景区”的新模式,使文化遗产成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和增长点。

  鲁中南将设立

  保护考古研究中心

  继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山东要有大作为。2022年,山东将推进海岱地区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夏商西周文化考古学研究等“考古中国”课题,有序开展重大考古发掘项目、重要涉水考古调查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发掘项目,力争取得重大考古发现和突破性科研成果。

  资料整理和课题研究滞后,是考古工作长期存在的问题。新的一年,山东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把考古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和梳理研究。相关部门将列出负面清单,限时完成积压成果的整理出版,及时把考古成果尽快转化成学术成果,讲透文物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呈现的中华文明脉络、反映的中华文明成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古科技能力和装备水平已成为影响考古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悉,省文物保护科技修复工场今年将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各有关单位将共同筹划管理和运营机制,提高基础设施和科技装备水平,实现文物装备应用突破。此外,山东还将不断加大省内、省外业务单位之间,特别是与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考古学科建设,不断开拓考古学研究领域。

  开展任何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基础。新的一年,山东将加强全省文物考古机构建设,重点增加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编制数量。通过招考、聘用等多种形式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不同领域领军人才;依托重大项目和科研基地,加快科技考古、水下考古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探索与国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训机制,培养更多符合文博工作要求的人才。

  此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临淄区人民政府联合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山东临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会成立,搭建起山东地区涉水文化遗产考古研究和保护利用交流发展的新平台。

  公共考古志愿服务活动

  在此基础上,山东将组织考古专业机构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开设工作站或研究室,推动“鲁中南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章丘龙山考古研究基地”建设。推动地方政府成立不同性质的考古研究单位,力争实现重点文物大市都成立专门考古机构。针对地方文物考古力量薄弱的现实情况,积极发挥我省考古发掘资质单位“传、帮、带”的作用,分片帮扶、对口支援各有关市,开展工程建设考古、考古业务指导和专业人员培训。

  如今的考古工作,还要考虑服务大众,提升社会影响力。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各考古发掘单位探索开展考古夏令营、考古工地开放月等面向公众的活动;利用展览、讲座、多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形式,促进考古成果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让更多的人享受考古成果。

  此外,主动作为,积极促进考古成果的普及和转化。推动“文物山东”云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文物山东”网上宣传平台,扩大考古工作影响。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各考古资质单位要结合实际,将每年的重要考古发现不断充实到“公众考古”板块,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

责任编辑:刘斌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