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巧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烟台邀您同行非遗之旅

2019-06-09 09:3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6月9日讯(记者刘爽) 6月8日是全国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演展示庆典活动开幕式在烟台市文化中心广场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是首届烟台市民文化节的一个重要版块,以文化中心广场为中心,以五区为支撑,全市各县市区“非遗”保护中心联动,推出八大类“非遗”特色展演、七大项目“非遗”精品主题展、多个专题知识讲座和百位传承人传习等一百多项活动,在活动规模、参与人数、多形态展示等方面创下了历年之最。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祖玲出席现场活动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翟明江

  上午10时,开幕式启幕,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翟明江讲话并宣布开幕,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解维力主持。烟台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巧燕宣读《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同宣言》。市文化中心广场拱门耸立、竖幅高挂、彩旗飘扬,海阳大秧歌、芝罘咯鞭、只楚庙鼓、螳螂拳等表演团队列队分布,现场洋溢着浓厚的主题日氛围。

 

活动现场气氛火热

  伴随着锣鼓齐鸣,广场上各种“非遗”展演队伍依次表演,不仅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也展现出文化自信和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儿,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形成了活动热潮。

  烟台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烟台绒绣“山花奖”获得者、莱州草辫、棒槌花边等项目的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亮相“非遗”项目展示区,与市民进行表演互动。

  广场展演热闹非凡,室内展厅同样精彩纷呈,烟台市文化馆举办“传承文化遗产·打造美好生活”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展览亮点十足,不仅汇聚了栖霞泥塑、胶东传统锔艺、葫芦雕刻等20余个极具地域特色的600余件精美作品,还有传承人现场进行技艺展示。

  在展示互动区,现场观众与传承人频频互动交流,学剪纸、捏泥人、做面塑……既拉近了观众与传承人的距离,又让观众感受到我市“非遗”项目独特魅力,展览将从6月8日持续到6月12日。

  在培训教室,烟台面塑、烟台剪纸和螳螂拳等免费传习培训相继开课,正值假期,许多家乡陪同孩子们走进课堂,亲身体验,沉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当中,产生了浓厚兴趣。

  烟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积淀。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省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秉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保护力度,健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创新非遗传播方式,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传播和普及,引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非遗”实践日益活跃,社会认同不断增强,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全市有14项“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38项入选省级名录,129项入选市级项目,520项入选县级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名,省级43名,市级157名,县级584名。“600年回眸”烟台剪纸韩国行、“大美民间——胶东民间窗花剪纸艺术展”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省级传承人权福健被评为“2018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

  “非遗”保护的当代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相通,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今年是文旅融合的开局之年,我市举办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旨在激发全社会对文化遗产、对自然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在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全市各级“非遗”保护中心都抢抓机遇,强化责任担当,加大与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博图单位等合作,深入挖掘提炼“非遗”的文化基因、民俗传承、文创载体和品牌内涵,探索建立“非遗+”模式,使其进剧场、进校园、进景区、进园区、进基层,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大力鼓励“非遗”传承实践,优化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积极实施“活化”传承和生产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让古老的“非遗”展现新时代的光彩,迸发出新的活力,讲好烟台故事,彰显城市魅力,为促进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褚福星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