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红色好风光 老区人民富起来

2018-12-19 11:24:00 来源:中国旅游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19日讯 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了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11家,发展旅游专业村50个,培育农家乐600多家,鼓励贫困户发展农家乐、销售特色旅游产品,引导景区吸纳贫困户就业,目前平山县已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正式脱贫摘帽。
  从贫穷的革命老区到红火的旅游目的地,平山的蜕变是全国红色旅游扶贫富民工程的一个典型与缩影。红色旅游是推进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
  助力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阜平、西柏坡、兰考、临沂、古田、遵义等革命老区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时反复强调,发展红色旅游,指导思想要正确,要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不让革命老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有力地助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重庆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不但让游客走进来,更带动当地特色土特产“走出去”,促进群众增收脱贫;贵州遵义花茂村开展“红色旅游+”后,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6万元,成为当地依托红色旅游脱贫致富的典范;红色旅游资源大省江西把先天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了后发的经济优势,农民从事旅游商品制作和销售、开办农家乐,共享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红利,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约17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近75万人。
  红色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红色旅游具有与生俱来的扶贫富民功能,红色旅游发展给革命老区带来了客源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拓展了振兴老区、脱贫致富的途径。
  丰富扶贫模式
  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脱贫致富中的作用,各地不断创新红色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探索出了山东沂南模式、江西井冈山模式等典型扶贫模式。
  山东沂南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该县坚持以红色旅游为引领,建成以红嫂家乡旅游区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片区,形成了“土地入园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摇身一变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的“一区带四员”的红色旅游扶贫模式。江西井冈山依托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干部学院等培训机构,创造性地推出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培训“井冈山模式”。福建推动“定制式扶贫”“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等多元扶贫方式,扶持33家红色旅游重点扶贫村建设,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河南林州市红旗渠积极推行“特色精品”模式,红旗渠景区注册了“红旗渠”商标,成立了“中国红旗渠集团”,推出香烟、啤酒、汽车配件、食品等25类230种产品。目前,以红旗渠命名开发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并解决了贫困群众3000余人就业。
  业界专家表示,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塑造了因地制宜的红色旅游品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使红色旅游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促进老区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推力。
  提升百姓幸福感
  值得一提的是,红色旅游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产业脱贫,更让革命老区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
  粉墙黛瓦、绿树掩映,一幢幢客家特色的新房错落有致……一进入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一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而在几年前,洁源村却完全是另一副模样,贫穷落后几乎成为洁源村的代名词。近年来,洁源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游客来了,土特产卖出去了,曾经破旧的危旧土坯房变成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房,村里新建了敬老院、幼儿园、休闲广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与全国其他革命老区一样,由于地处偏远、区位条件不佳,井冈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较为滞后,脱贫攻坚与振兴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井冈山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直接或间接从事红色旅游产业的人数达5万余人,从景区工作人员到乡村旅馆、农家乐从业人员,均是当地百姓组成,村镇中,到处可见百姓幸福的笑脸。“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井冈山黄洋界景区周边的村民说,发展红色旅游让他们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日子也越过越美。

责任编辑:张益嘉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